交通学院

研究生培养

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2/08/08 11:07:27

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1406

一、学科概况与发展趋势

1、学科概况

桥梁与隧道工程属于土木工程学科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是集设计、施工与工程管理为一体的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工程学科,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中基础工程建设,涉及土木、交通、铁道及空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旨在培养与工程建设领域相关的各种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吉林建筑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服务交通建设行业现代化为目标,主要研究桥梁与隧道工程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和理论创新,同时兼顾道路工程和交通工程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研究。其中,桥隧工程方向主要结合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采用桥梁结构理论、试验测试、数值模拟计算等方法对桥梁结构计算理论与抗震性能、桥隧检测加固技术与耐久性分析、寒区桥梁智慧建养新技术与新材料、寒区隧道与岩土工程新技术进行研究。道路研究方向主要结合北方地区严寒特点开展道路路面材料性能及施工控制技术、寒区交通岩土工程以及道路防灾减灾等方面研究工作。交通工程研究方向结合东北地区冰雪路面特点,以交通效率和安全为主要目标,研究内容包括道路线形优化、交通安全、交通规划等多年来,在学科骨干教师的努力下,形成了桥梁结构计算理论、桥梁抗震分析、超高性能混凝土与智能混凝土、道路铺面再生材料与交通岩土工程、寒区交通规划及其管控技术、交通安全保障与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等较为固定的研究团队,取得较多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优势明显。

2、发展趋势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科技进步,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未来一段时期,吉林建筑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围绕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在桥梁结构与系统全寿命可靠性基于人工智能的桥梁设计方法超高性能与智能混凝土桥梁建造与加固,绿色桥梁建筑道路沥青路面再生材料与材料再生,智能交通关键技术体系等领域着力发展,形成适应学科前沿,引领行业发展的趋势。

二、学科培养目标

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培养德体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在理论分析、科学实验和计算机技术方面得到良好训练,有良好学术素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从事桥梁与隧道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和独立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使用一种外语进行学术交流,同时具备深厚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的行业精英。具体要求是: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对标“双一流”建设标准,着力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坚定的责任感,树立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科学作风。

2、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必要的实验技能和较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了解本学科专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敏锐、客观的批判性思维,在所从事的研究方向范围内,具备基本的研究思维和一定的探索创新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并能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有一定外语听说能力;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具有从事高校、科研单位、应用管理部门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三、学习年限

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原则上用1~1.5学年时间完成课程学习,用1~2学年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四、培养方向及模式

培养方式采取系统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可分阶段进行,也可平行交叉进行,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指导工作实行在学院领导下导师负责制或指导小组集体负责制。指导教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培养计划。在培养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研究生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学科主要设置以下4个培养方向:

01、桥梁结构理论与试验

02、隧道与岩土工程

03、道路防灾减灾

04、道路线形优化与交通安全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1. 课程环节或板块描述

研究生应按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程进行学习。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选修课程、自修环节和必修环节部分组成。学位课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学术道德与学风教育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等。自修环节包括学术活动和专业外语等。

课程计划的制定,应以培养目标和学位基本要求为依据,综合考虑研究生已有基础和兴趣志向,重视全面能力培养和长远发展需要。研究生按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程进行学习。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总学分要求不少于28学分,最多不超过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6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自修环节2学分除公共基础课外,一般课程20学时为1学分。

参加学术活动、文化活动为必修环节,应写出书面报告,并计入1学分。对学术活动、文化活动的要求: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或国内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1次或校内、院内学术活动或文化活动3并写出书面报告。学生在入学后第五学期末前应提交《研究生学术活动报告》(可由研究生处网站下载),由导师及所在学院签署意见并盖章后交研究生处。

专业外语为自修环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本课题相关外文文献并翻译成中文,不少于10篇。学生在入学后第五学期末前应提交《研究生专业外语课程成绩评定表》(可由研究生处网站下载),并专业外语文献原稿及中文翻译稿件。

学术道德与学风教育为必修环节,计1学分。对学术道德与学风教育的要求:参加研究生处、学院组织的学术道德与学风教育宣讲会,并应在入学第一学期末前提交学习报告。

开题报告为必修环节,一般由学院或导师组织进行开题报告,评审通过后计入1学分。开题报告格式由研究生处网站统一下载,指导教师必须在指定位置签字,方可同意研究生进行开题。

中期检查为必修环节,一般由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位分委员会组织中期检查。中期检查格式由研究生处网站统一下载。按照《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中期检查淘汰机制》规定执行。

2. 具体课程明细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

课程

必修

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40

2

必选

2

第一外国语(上)

1

60

2

3

第一外国语(下)

2

60

2

选择

性必

修课

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1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

1

18

1

3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8

1

学科

基础

1

数值分析

1

40

2

2

数理统计

1

40

2

3

弹塑性力学

1

40

2

4

结构动力学

1

40

2

5

结构试验技术与优化

1

40

2

6

高等土力学

1

40

2

7

结构有限元分析

2

40

2

8

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

2

40

2

9

结构非线性分析

2

20

1

10

高等桥梁结构理论

2

40

2

11

桥梁检测评定与加固

2

40

2

选修

课程

专业

选修

1

高等隧道工程

2

40

2

2

高等桥隧材料学

2

40

2

3

桥梁结构抗震分析方法

2

40

2

4

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

2

40

2

5

大型通用桥梁分析软件

2

40

2

6

桥梁结构耐久性

2

40

2

7

高等路基工程

2

40

2

8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2

40

2

9

低碳道路材料应用技术

2

40

2

10

路面结构设计原理

2

40

2

11

路面抗冻设计

2

40

2

12

道路数字化理论与互通设计技术

2

40

2

13

道路安全审计理论及应用

1

40

2

14

现代交通规划理论

1

40

2

15

智能运输系统

2

40

2

16

交通模拟与仿真技术

2

40

2

17

交叉口规划与设计

2

40

2

   

1

开题报告

3

-

1

必选

2

学术道德与学风教育

-

-

1

3

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

-

20

1

4

论文指导

-

-

-

5

中期检查

-

-

-

6

毕业答辩

-

-

-

自修环节

1

学术活动、文化活动

-

-

1

2

体育

-

-

-

3

专业外语

3

-

1

注: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不超过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6学分。

六、获取本学位的基本要求

1. 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本学科的研究生毕业后应掌握桥梁、隧道相关结构的静动力结构计算方法和数值分析方法、施工、检测与养护方法,材料特性与使用原则等基本知识,掌握桥梁隧道工程及相关专业的计算理论、试验方法、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和基本研究方法与手段。

2. 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专业素养

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工程施工技术、科学理论、实验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手段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能够胜任桥梁与隧道工程及相关项目设计、施工、管理和相关技术研究工作。

2)学术/专业道德

本学科的研究生要做到学风严谨求实,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坚持科学真理,自觉维护科学诚信,尊重科学规律、恪守职业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专利法》、《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及学术道德规范

3. 应具备的基本学术/专业能力

结合课程学习和论文指导,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的研究生,要具有坚守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的道德品质,具备知识获取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能够通过文献阅读、科学试验、生产实践、会议、影像、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获取,从众多的信息中,甄别、判断出有用知识,获得解决实际工作中关键技术的能力。

2)本学科的研究能力

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阶段逐步培养“创新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到达能够利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严密的科研设计、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研究等创造性劳动。

3)实践能力

能够将所学理论与思维方法应用于科学实验和实际生产,在解决实际工程的关键技术和应对突发事件时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思路,并具有对关键问题进行准确判断和科学决策的能力。

4)学术交流能力

能够在国内、国际会议上阐明学术观点,与中外科研工作者现场交流和沟通;具有对中文文献、外文文献的检索、归纳和综述的能力,能够利用中文和一门外语独立撰写科研论文,科学合理的阐述自身的观点和见解。

5)其他能力

具有团队合作、无私奉献、调查研究、操作落实、继续学习、群众工作等研究生需要具备的其他能力。

七、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集中体现硕士阶段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应符合规范性要求,且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

1规范性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应系统介绍研究成果,数据可靠,推理严谨,结论合理。硕士学位论文应符合国家和学位授予单位规定的格式要求,论文一般应包括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符号说明、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部分,其中:

1)论文题目应恰当、简明地概括学位论文的核心内容;

2)论文中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和授权的声明应有作者和指导教师签字;

3)中(英)文摘要应简述研究目的、方法及取得的结果;

4)目录应准确体现论文的总体结构和主要内容;

5)前言在正文前阐述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6)文献综述评述论文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7)正文是学位论文的核心,应详细介绍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等;结论部分是学位论文的整体总结,应简明准确地总结论文的核心成果;建议部分则对论文尚未解决的问题和下一步研究设想应用前景等提出具体建议;

8)在参考文献部分,准确,规范地列出论文引用的全部文献;

9)附录包括图片﹑发表论文及取得成果清单等。

10)学位论文一律要求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至少23万字,其中正文部分不低于1.7万字(不含图表),论文书写格式要求详见《吉林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2.质量要求

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硕士学位论文应取得明确的、有价值的成果,具体包括如下一个或几个方面:

1)科学发现:在桥梁与隧道工程领域发现新现象,新规律﹑新材料等;

2)理论创新:提出水利工程学科相关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等;

3)技术革新:在桥梁与隧道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革新原有技术、方法或工艺;

4)技术应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5)学科/行业认可的其他有价值成果。

吉林建筑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2530日